2025年,CPO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成为AI算力与数据中心升级的关键推手,未来市场规模有望持续高增长。
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
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计算力支撑,可分为硬件设施和数据设备,其中硬件设施包括
AI芯片和传感器。
中游技术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包括算法、通用数据库和开发平台。
下游的应用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延伸,面向特定应用场景需求而形成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应用涉及各行各业,如AI+安防、AI+交通、AI+医疗、AI+制造等等。
CPO 作为将光引擎与交换芯片共同封装的架构,能够有效提升能效比,尤其契合大模型 AI 对数据中心算力与能耗同步增长的需求。
“十四五”规划将CPO技术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其作为数据中心和AI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支撑地位。
2025年,CPO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成为AI算力与数据中心升级的关键推手。
摩根大通预计,数据中心总功耗将从2023 年的 50GW 增至 2029 年的 150GW, CPO 有望成为破解光模块能效瓶颈的关键技术。
报告指出,CPO 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并于 2027 年步入规模化阶段。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国光电共封装(CPO)市场形势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数据预测,2025年中国CPO 市场规模达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硅光技术成主流路径。
技术面:近期持续震荡整理,今天逆势放量大涨,突破区间压力,再创历史新高,当前均线系统和MACD指标多头形态良好,后市有望延续涨势。
管世朋(证书号A0380621040001)简介:
多年证券从事经验,完整经历牛熊转换,曾长期担任浙江经济广播电台《财富晚高峰》《财经早八点》《创投英雄会》栏目特邀嘉宾,对市场主流方向感知敏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