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聚焦加密货币与稳定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释放出对新兴金融科技高度关注的积极信号。
同日,国家金融改革实验室发文指出,基于Web3.0构建的稳定币已突破传统离岸、在岸范畴,应考虑境内离岸与境外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联动发展模式,尤其提及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同步推进人民币稳定币创新探索。
顶点财经葛天晓提示大家:可以适度提前关注稳定币方向!
政策支持力度大!以香港为例,《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已有超10家机构提交稳定币发行申请,预示着稳定币在跨境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有望重塑跨境支付与贸易金融生态。
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的桥梁,正深刻改变金融产业格局。
其具备的“支付即结算”特性,借助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大幅缩短跨境支付周期,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约80,效率优势显著。
技术创新驱动!技术创新是稳定币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共识机制方面,新型算法不断涌现,相较于传统PoW(工作量证明),能耗降低90以上,交易确认时间缩短至秒级,提升了稳定币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可扩展性。
智能合约技术持续升级,通过代码自动执行交易规则,消除人为干预风险,增强交易透明度与安全性。
在安全存储领域,冷钱包、多重签名等技术广泛应用,保障稳定币资产安全。
这些技术突破为稳定币大规模应用筑牢坚实根基。
细分领域崭露头角!稳定币相关细分领域中,RWA和RDA表现亮眼。
RWA借助区块链技术将房产、债券等实体资产转化为链上可交易数字通证,如拆分充电桩网络收益权供全球投资者参与,目前美债等利率类资产及结构化信贷等已试水通证化;RDA虽聚焦科研数据社区,但其数据共享理念与技术可为稳定币交易及资产映射数据提供跨域整合方案,其与甲骨文合作的解决方案未来有望助力稳定币市场数据高效安全运行。
市场规模可期!据德意志银行数据,截至2025年5月30日,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飙升至2497亿美元,相较于2020年的200亿美元,短短五年间实现了超过1100的惊人增幅。
券商等专业机构纷纷给出乐观预测,花旗预计到2030年,稳定币规模有望在1.6-3.7万亿美元区间,天风国际分析师也指出,市场预期稳定币交易规模在未来几年有机会达到2万亿甚至3.7万亿美元。
尽管摩根大通相对谨慎,预测到2028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增长至5000亿美元,但不可否认,稳定币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其交易活跃度和市场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与机构参与其中。
上海在稳定币领域的积极探索,从国资委组织学习到自贸区试点提议,彰显了我国在金融科技创新上的前瞻性布局。
在监管与创新的平衡中,稳定币有望成为推动金融数字化、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作为投资者,可以适度关注稳定币方向的投资机会。
葛天晓(执业编号:A0380621110005)简介:
顶点财经宏观策略首席投顾。
金融工程科班出身,投身证券市场研究十余年,是穿越牛熊的实战高手。
曾担任国内知名投资机构FICC研究员,擅长宏观大类资产分析,以股市、债市、外汇、商品等多市场比价研究,帮助投资者做资产配置:善于结合海内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周期变化挖掘时代红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