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开春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升温。
据悉苏州某厂商负责人透露,企业订单已排至五六月份,产线满载运转。
3月26日,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拉升走强,相关个股均有所表现。
随着特斯拉、华为等科技巨头加速布局,叠加政策红利释放,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量产,开启万亿级市场新纪元。
顶点财经葛天晓提示大家:可以适度提前关注人形机器人方向!
技术突破成核心驱动力!国产机器人在运动控制、AI 交互等领域实现关键跨越:宇树科技 H1 人形机器人完成春晚全 AI 集群表演,智元 “灵犀” 机器人实现 43 个自由度精准控制,优必选 Walker 系列在汽车工厂完成 500 台意向订单签约。
此外,国内企业通过 “AI 大模型 + 具身智能” 实现跨领域突破:通用基座模型 “启元” 将研发周期缩短 90,人形机器人可通过人类视频学习完成复杂任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启动应用场景图谱编制,重点推进工业危险作业、医疗康复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供应链发展加速!目前产业链上游正经历深度变革。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 50,其中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壁垒显著提升。
绿的谐波研发的新一代减速器寿命达 3 万小时,中大力德行星滚柱丝杠精度达 0.01mm,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 40。
此外,中游本体厂商加速技术迭代。
特斯拉 Optimus 三代原型机成本降至 2 万美元,国产机型价格下探至 50 万元内,部分消费级产品已实现 9.9 万元定价。
下游场景应用持续拓展:张家界景区引入多语种服务机器人;新能源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完成多机协同作业,效率提升 3 倍。
政策支持力度大!《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 年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2027 年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各地政府通过专项基金、研发补贴等方式推动产业链协同,仅广东省 2024 年就新增机器人企业 3.4 万家,占全国总数的 18。
此外,第二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3月29日至30日举办,预计将发布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
市场规模或快速增长!除工业场景外,人形机器人已渗透至养老护理、太空探索等领域。
SpaceX 计划 2026 年搭载 Optimus 登陆火星,智元机器人在深圳地铁试点安检服务,单台设备日处理旅客量超 2000 人次。
从全球劳动力市场规模和人类工作岗位被替代的可能性来看,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据预测,预计到 2040 年,美国人形机器人市场累计安装量可达 6300 万台,中国市场规模到 2050 年有望达到 6 万亿元人民币。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或将向着 “更智能、更廉价、更安全” 方向进化。
随着国产供应链成熟与 AI 算法迭代,行业成本有望在 3 年内再降 60,推动应用场景从工业向家庭、农业等领域渗透。
作为投资者,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相关概念的投资机会。
葛天晓(执业编号:A0380621110005)简介:
顶点财经宏观策略首席投顾。
金融工程科班出身,投身证券市场研究十余年,是穿越牛熊的实战高手。
曾担任国内知名投资机构FICC研究员,擅长宏观大类资产分析,以股市、债市、外汇、商品等多市场比价研究,帮助投资者做资产配置:善于结合海内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周期变化挖掘时代红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