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资本市场最大的热点是 “华为海思发布新一代AI芯片,助力人工智能应用全面爆发”。
据最新消息,华为海思近期成功研发并量产了基于5nm工艺的昇腾910B芯片,其算力较前代提升50,能效比优化30,并已在多个AI训练和推理场景中实现商用。
这一突破不仅巩固了海思在国产AI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化落地注入强劲动力。
顶点财经柯友浪提示大家:人工智能芯片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是推动AI应用爆发的关键引擎。
华为海思的技术突破,标志着国产芯片自主化进程再进一步,有望与全球巨头形成差异化竞争,重构产业链格局。
AI芯片突围:华为海思技术突破打破海外垄断。
长期以来,高端AI芯片市场被英伟达、AMD等海外企业主导。
华为海思昇腾系列芯片的迭代,不仅实现了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产品,更在架构设计上融入“软硬协同”理念,通过自主研发的达芬奇架构和MindSpore开源框架,构建起从芯片到算法的全栈能力。
近期,昇腾910B已成功应用于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并获多家头部企业订单。
业内分析,随着国产替代政策加码及算力需求激增,华为海思有望在AI芯片市场占据20以上份额。
人形机器人+AI芯片: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人形机器人,正迎来“大脑”与“躯体”的协同进化。
特斯拉Optimus依托自研FSD芯片实现运动控制与感知决策,而华为海思的昇腾芯片则为国产人形机器人提供了高性能算力支持。
2024年,华为联合埃夫特、拓斯达等企业推出首款搭载昇腾芯片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其灵巧手操作精度提升40,可完成复杂装配任务。
柯友浪认为,“AI芯片的突破将大幅降低人形机器人成本,加速其在工业、医疗、家庭场景的渗透,未来三年市场规模或突破千亿。
”
产业链机遇:聚焦国产替代与创新场景。
从投资视角看,人工智能产业链两大主线明确:1、国产替代核心环节:华为海思带动上下游芯片设计、封装测试、EDA工具等企业崛起,如芯原股份、寒武纪等;2、创新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AI+医疗等领域需求爆发,建议关注与华为昇腾生态深度绑定的企业,如中科创达、虹软科技。
此外,政策端利好频出。
近期《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明确提出,将AI芯片、机器人列为战略性优先项目,预计财税补贴与研发投入力度将持续加大。
怎么看待“华为海思发布新一代AI芯片”的影响呢?柯老师认为,当前全球AI竞争已从单一技术比拼转向生态体系构建。
华为海思通过“芯片+OS+生态”模式,正形成类似苹果的闭环优势。
短期看,需突破先进制程限制,加快国产光刻机及材料研发;长期看,应聚焦AI与5G、物联网的融合,开拓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新场景。
“中国AI产业已从跟跑转向并跑,未来十年将是实现领跑的关键窗口期。
建议关注:1)华为昇腾产业链;2)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企业;3)AI+垂直场景解决方案商。
柯友浪(执业编号:A0380621090002)简介:
顶点财经首席投顾,荣登纳斯达克时代广场大屏,新浪金牌理财师,曾任较大规模的阳光私募基金经理,曾受邀参加LME亚洲年会,拥有十余年市场经验。
以直播、视频、专栏文章等多种形式持续和广大投资者分享专业见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