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切换城市][登录][注册]

顶点财经:两会聚焦培育新兴产业,商业航天或成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所在分类:供求商机 > 投资理财2025-3-5 19:54:32 浏览:8次

今日两会如期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被赋予“安全健康发展”和“深度融合”的新使命。
这两大领域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更是推动产业升级、激活经济新动能的关键抓手。

商业航天作为重点词在政府工作报告排首要位置,后续特别国债可能会陆续对产业有积极促进作用;三月开始,卫星也即将进入密集发射兑现期。

顶点财经葛天晓提示大家:可以适度关注商业航天方向!

产业链全速推进!上游核心技术突破重塑产业格局: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火箭成功验证垂直回收技术,单次发射成本降至5000万元,较2023年下降60;星河动力“谷神星”火箭实现一箭24星发射,轨道精度达0.001度。
中游星座组网加速,银河航天完成首期216颗低轨卫星部署,通信速率提升至1Gbps;长光卫星建成全球最高分辨率(0.3米)商业遥感星座,农业监测效率提升3倍。
下游应用场景爆发,中国卫通天地一体化6G试验网启动,时延降至5毫秒;顺丰百架ES1000无人运输机采购落地,低空物流成本较传统航空下降70。

技术+模式双轮驱动突破!火箭发动机领域,天兵科技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突破110吨,较SpaceX猛禽发动机提升20;卫星制造端,九天微星推出自动化脉动生产线,单星组装周期从30天压缩至72小时。
而在商业模式层面,时空道宇开创“卫星产能预售”模式,企业可按需认购卫星轨道资源;航天宏图搭建“云上卫星”平台,遥感数据调用成本降至0.5元/平方公里,较国际同行低90。

战略地位确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明确要求“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财政部宣布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火箭制造、卫星星座等关键环节提供20投资补贴。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文昌航天城3/4号发射工位将于2025年中建成,规划2027年前新增8个工位,实现“百箭千星”年产能;宁波卫星超级工厂同步投产,可年产600颗通信/遥感卫星,国产化率突破85,成为全球最大太空经济地面基地。

市场空间可期!据测算,2025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900亿元:卫星制造端,3.0米分辨率遥感卫星成本降至3000万元/颗,年产1500颗对应450亿元产值;火箭发射端,可回收技术推动单发成本降至5亿元,年产150发创造750亿元收入;地面设备与6G应用端,卫星物联网终端、相控阵天线等衍生市场超2000亿元。
到2030年,中国将建成全球最大低轨通信星座(超1万颗卫星),带动全产业链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卫星互联网接入用户达8亿,占全球市场份额40。

随着文昌发射工位集群投产、卫星超级工厂量产能力释放,中国商业航天正从“技术验证期”迈向“规模商用期”。
在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资本涌入的三重驱动下,2025年或将成为产业爆发元年。

葛天晓(执业编号:A0380621110005)简介:

顶点财经宏观策略首席投顾。
金融工程科班出身,投身证券市场研究十余年,是穿越牛熊的实战高手。
曾担任国内知名投资机构FICC研究员,擅长宏观大类资产分析,以股市、债市、外汇、商品等多市场比价研究,帮助投资者做资产配置:善于结合海内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周期变化挖掘时代红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顶点财经:两会聚焦培育新兴产业,商业航天或成新质生产力新引擎”该信息由会员自行发布。采用请谨慎,不贪小便宜,以防上当!
© 2007 - 2025 版权所有 娃酷网 粤ICP备19125541号-1